书评
登录×
电子邮件/用户名
密码
记住我
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:
请输入手机号码,通过短信验证(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):
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,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。

美国牢骚记者的快乐经

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殷紫:他发现莫尔多瓦的不快乐不仅因为贫穷,而源于诋毁信任和友情;在不丹和泰国,他发现快乐也可以是一种妥协。
2010年12月17日

霸权轮回:该轮到中国了?

FT中文网专栏作家魏城:为何近现代西方一直主导世界,而中国则由强入衰?为何进入新世纪后中国异军突起?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莫里斯试图重新解答这些至今迷惑世人的问题。
2010年12月3日

茅于轼:市场为何有效

中国知名经济学家茅于轼为张维迎新著《市场的逻辑》作评时。他认为,计划经济永远有无穷的吸引力,所以经济学作为反对计划经济的一门学问,将永远有用。
2010年8月6日

陈志武的“民享”观

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岑科:《陈志武说中国经济》是在真正为中国的民权代言。任何一个希望了解中国贫富差距根源、透视“中国奇迹”的人,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。
2010年2月24日

创意阶层在中国的崛起

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辉耀:我们正进入一个创意可以带来一个产业、改变整个世界的创意时代,计算机、电子通讯、互联网为核心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即将成为历史。
2010年11月30日

季羡林大师的豪气与吝啬

FT中文网专栏作家老愚:世界上真有那么一种快乐——“舍”胜过了“得”。对大多数人而言,“大舍大得”的境界未免有点“又傻又天真”吧?
2010年11月25日

《土街》:一个预言或预演?

英国《金融时报》中文网专栏作家老愚:《土街》是一幅人性恶的核聚变示意图。作者扮演了精神病理学家的角色,他让我们看见什么样的元素碰到一起,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
2010年11月18日

英语气数已尽?

濒危语言基金会主席奥斯特勒认为,到2050年前后,世界将不再需要全球性的通用语言,而英语会沦为寻常语言。
2010年11月12日

一个“红二代”的个人史

FT中文网专栏作家老愚:“我的经历,是一代中国人的经历”——创作了“《血色》系列”的老鬼的这句话并不确切。他的经历仅仅是“红二代”中不合群者的遭遇。
2010年11月4日

评布莱尔的《旅程》

布莱尔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当代政治家,展现给世人命运强者的形象,但他的判断力受到公众的质疑,特别是出兵伊拉克的决定。
2010年9月13日

小心为美国衰落鼓掌

FT专栏作家考德威尔:曼德尔鲍姆在《节俭的超级大国》一书中辩称,美国掌握世界领导权有利于地球上的大多数居民。如果美国实力下降,多数人的利益将会受损。
2010年8月16日

书评:换个角度看中国

FT亚洲版主编戴维•皮林:如今印刷出版关于中国的书籍,比广东工厂生产iPad的速度还快。如果说全球金融危机前,世界就已沉迷于“中国崛起”,那么,这种迷醉现在则变得更为强烈。
2010年7月12日

专访章诒和、贺卫方

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杜婷:访问中的章诒和爽朗、大气,喜怒皆溢于言表,对于那些备受争议的文字,她说“我没错,我是为了活在天堂的人写作。”
2010年5月11日

揭秘雷曼“魔鬼赌场”

《名利场》特约编辑维姬•沃德关于雷曼兄弟的新书,是2008年金融危机催生的最接近言情小说的作品。这本书细节丰富,看似琐碎肤浅,却揭示了这家投行崩塌的真正原因。
2010年4月16日

吴敬琏传:一个改良主义者的成长

《吴敬琏传》连载之一:青年吴敬琏因体弱而不得不放弃学习自然科学。在提到为什么选择经济学时,他说:“这个学问与实业救国好像还有那么一点儿关系。”
2010年1月25日

外国记者眼里的中国

FT前驻北京首席记者金奇:《镜里看中国》一书真实反映了东西方之间的互动,反思了记者报道角度的缺陷。它还让我们再一次认识到,世上没有什么事情是新的,都是历史的重复。
2010年1月21日

商业烂书奖应该颁给谁?

FT专栏作家露西·凯拉韦:高盛的一位资深银行家,希望圣诞节得到一本“很烂”的商业书籍作礼物。烂书比比皆是,让我为他找出一本最烂的书来吧。
2009年12月30日

《我们台湾这些年》出版背后

作者廖信忠在大陆出版畅销书的经历显示,台湾与大陆之间需要更多的对话,而目前尽管两岸间关系有所缓和,但交流仍然局限重重。
2009年12月22日

中国图书的世界之路

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穆谦:作为今年法兰克福书展的主宾国,中国的豪华阵容起到了“救场”的作用。但中国图书挺进世界还任重道远。
2009年11月6日

并不美妙的“创意资本化”

FT中文网专栏作家老愚:文化产业与资本市场融合,激发业内大佬的美好憧憬。但在造就一批码字英雄外,它会对文化积淀有什么助益?
2009年11月5日

华尔街憾事

FT专栏作家普伦德:经济学家考夫曼是少数预言到这次危机的人之一,他曾在雷曼兄弟担任董事,而雷曼CEO富尔德未能听从这位经济学智者的警告,实乃憾事。
2009年10月1日

品读优秀财经书籍

“英国《金融时报》和高盛年度商业图书奖”评选进入最后一轮,入围的六部作品看上去五花八门,但合起来却无异于对危机期间各种问题的总结。
2009年9月23日

教鸟儿飞行

巴勃罗•特里亚纳在新书《教鸟儿飞行》中指出,定量金融学模型的发明者并不具备关于市场的实践知识,但却自认为比交易员更懂得市场运作。
2009年8月5日

理性市场如何成为“神话”?

FT投资编辑约翰•奥瑟兹:《理性市场的神话》一书回顾了有效市场理论从“假说”到“事实”再到“神话”的历程。重要的是,金融家终于认识到,不能依赖自己的模型。
2009年6月12日

危机年代读书去

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陶笸箩:总算适应了学生生活,待到电邮稀落,手机不响的时刻,内心又忽然惶恐。本以为上学就逃出了生天,没想到危机感反而愈来愈深重。
2009年5月6日

书评:马云与阿里巴巴的故事

刘世英描写马云和阿里巴巴的中文畅销书,被艾梅霞翻译成英文,并为外国读者进行了改写。书中虽然未能充分揭示马云和阿里巴巴取得成功的秘诀,但译者风趣的文风和马云传奇的经历,使这本书具有很强的可读性。
2009年3月2日

1978:我的读书梦

蔡永飞:那时,绝大多数农村青年一离开中学就将成为永远的农民,而我通过高考,跳出了“农门”,实在是太幸运了……
2008年11月28日

你不能不看的墓碑

FT中文网专栏作家丁学良:杨继绳的书名为《墓碑》。尽管20年来我一直关注中国那场大饥荒的资料,但这部书依然让我吃惊——有些细节我都看不下去,时常要放下来,喘一口气,因为里面的内容太沉重了。
2008年9月28日

到香港买书

FT中文网撰稿人黄佟佟:香港书市选择范围更大,英美杂志与热门书与世界同步,还可以买到大陆不能引进的中文书,并可在书展见到众多文化名人。
2008年8月1日

伦敦地铁里的读书人

FT中文网撰稿人王昕杰:伦敦地铁里的读书人肤色混杂身份各异,其中包括伦敦市长;读物也五花八门,从免费小报到人物传记到中国的《庄子》。
2008年6月5日

我静不下心来读一本书

虽然我不是什么精英,只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,但总是很忙,也没时间休息。除了工作,总想给自己找点事做:约饭局,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、讲座,不想闲下来。
2008年3月6日
|‹上一页‹‹567891011121314››下一页